生態產業文化

社區呈顯台灣的文化、生態、產業的特色,具體而微。

蝴蝶是大自然美麗、浪漫、自由的象徵,以埔里在台灣蝴蝶歷史地位與資源不可被取代的自豪特色,重新定位,重新詮釋,重新學習,重新鏈結,形成一個新的生活方式,秉持以文化為根,生態為本,社區為體,產業為用,透過綠色產業的運轉,結合藝術、文學、音樂、戲劇、景觀、工藝等元素,積累在地的創造力、價值觀與文化特色,讓生活文化創意產業在生活中,開展。

三隻毛蟲闖天下

「我要飛往美麗的黄蝶翠谷,和同伴們盡情飛翔!」

2012年10月6日晚間,在埔里藝文中心的舞台上,「三隻毛蟲闖天下」兒童音樂劇將近尾聲,剛從毛蟲蛻變的蝴蝶,懷著新生的喜悅展翅高飛!帶動全劇高潮。

「三隻毛蟲闖天下」展現埔里文化創意產業的新面向。

藝文界夢幻組合

這齣音樂劇是紙教堂兒童合唱團的新嘗試,也是新故鄉基金會推動「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的重要項目之一;透過藝文展演,將生態概念與蝴蝶保育的重要性,以活潑輕鬆的方式傳遞出去。

原創者是澎湖馬公國小王正芸老師,原劇本只用簡單的鋼琴伴奏,為增加全劇豐富性,紙教堂兒童合唱團團長陳致平進一步邀請知名作曲家吳文棟重新編曲,加入管弦樂讓音樂層次更豐厚,更具戲劇性。

為此,大埔里地區管弦樂界優秀師生共同組成「Butterfly管弦樂團」現場伴奏,由埔里指揮家管弦樂團團長謝東昇擔任舞台監督,劉妙紋擔任指揮,這些實力堅強的團隊,是埔里藝文界的夢幻組合。

4月,開始排練,陳致平發現孩子雖善於唱歌,卻因羞澀或不習慣而動作放不開,中期遂邀請薪傳舞蹈團團長林幸弘,協助孩子的肢體開發。

「螳螂的兩支鐮刀要兇一點揮舞!」、「鳳蝶不可以呆呆站著!趕快到處飛!」演出前的彩排,林幸弘鉅細靡遺調整每個動作、語氣。

「這些孩子都很優秀,但缺乏一點自信,不知道如何用身體去說話。」林幸弘不只教導孩子與自己的身體對話,也訓練他們對環境的觀察力。她會提醒:「大家回去仔細觀察,蝴蝶平常怎麼飛?翅膀震動的方向是怎樣?」

透過藝文展演,將生態概念、蝴蝶保育的重要性,以活潑輕鬆的方式傳遞出去。

勵志溫馨的演出

「三隻毛蟲闖天下」音樂劇劇情敘述:春天來臨,毛毛蟲們剛從卵孵化,美麗的鳳蝶飛來,告訴他們:「要努力爬到樹下結蛹喔,當破繭而出,就會有燦爛的彩翼。」

三隻毛毛蟲爬呀爬,展開一連串新奇的冒險活動,避開螳螂,躲開人類,一路犯難冒險,朝著傳說中的樂園前行,牠們最終究竟能不能安然抵達、成功蛻變?

正式演出當天,舞台上錯落著繽紛的道具,孩子們清新生動的演出,伴著氣勢磅礡的管絃樂,引發一波波的掌聲與感動。

「埔里小鎮有這麼具水準的音樂劇,真讓人驚喜!」、「劇情很活潑,透過表演傳達生態概念,不論大人小孩都會印象深刻。」特地帶孩子來的巫女士說。

家中2個孩子都參加演出的家長曾能彬,欣喜地表示:「從沒想過孩子會演話劇!這對孩子是很好的成長經驗,擴寬了眼界,也學會對生命的尊重。」

飾演小毛蟲的曾尉庭今年讀小二,可愛模樣吸引所有目光,因為角色的關係,他最大的心得是:「我要告訴大家以後不可以殺毛毛蟲。」

而付出最多的指導老師們更是欣慰。「我給孩子們打100分!大家開開心心完成演出,太棒了!」林幸弘充滿驕傲,至少經過這番訓練,孩子們以後會更有自信展現想法與感覺。

指揮劉妙紋則滿懷興奮:「這齣戲劇將埔里音樂人凝結起來,有團體的相互串聯,也有公共議題的關切,像毛毛蟲蛻變一樣,這是新力量的誕生。」她希望Butterfly管絃樂團能如埔里的蝴蝶一般,持續美麗繽紛,在藝文的天空翱翔。

「三隻毛蟲闖天下」展現音樂、話劇與生態的結合

蝴蝶效應揚起

「我們把埔里藝文中心變成國家劇院了!」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感動地說。這次演出證明埔里以蝴蝶為發展主軸,是有機會結合生態、藝術、時尚、文化、音樂……成為一種新的美學,一種新的文化創意產業,更是城鎮轉型的能量與方向。

紙教堂兒童合唱團在不斷的演練中,首次嘗試音樂劇。9月,在紙教堂先進行試演。

而這群孩子們,從小參與家鄉的成長與轉變,「未來10年、20年,他們會是在地的生力軍。」廖嘉展充滿期許。

「三隻毛蟲闖天下」在紙教堂的試演,獲得熱烈迴響。

幕落之後,餘音未息,埔里小鎮的蝴蝶效應,正輕輕地揚起。

埔里,很蝴蝶-2012年仁愛公園蝴蝶花卉裝置藝術展

2012年歲末的埔里鎮,繁花似錦、蝶影如畫。

配合邁入第3年的「南投花卉嘉年華」活動,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成員認養了仁愛公園的裝置藝術展覽。

從在地歷史找產業特色

一開始,「有沒有可能從在地的歷史出發,找出埔里具代表性的特色,作為活動的主軸?」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茆晉日、總幹事朱柏勳及有心的業者,萌生這樣的想法。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所推動的「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給了大家靈感,「蝴蝶」既連結了埔里產業的過去,同時也是未來環境保育、生態旅遊的重點,在共識下,蝴蝶也就成為展覽的主題。

運作上,協會20多家業者各自認養一種蝴蝶,作為代表自己產業的主題蝶,並利用解說牌及創意造型做裝置,希望達到招蜂引蝶,形象推廣的效果。

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以蝴蝶和花卉為主題,認養了仁愛公園的裝置藝術展。

學習和蝴蝶作朋友

貼滿樹幹的1,500隻紙蝴蝶,展現創意與誠意。

對大埔里地區的業者而言,這是一次創新的行動。

草湳農場的主人陳俊男,對端紅蝶的幼蟲一見鍾情,「怎麼會有長得那麼像蛇的毛毛蟲?真是太特別、太可愛了!」大感驚豔下,他選擇這隻台灣最大的粉蝶為主題蝶,還忍不住將幼蟲照片放大成看板和大家分享,同時開始想著要在農場種植魚木、毛瓣蝴蝶木等食草,讓端紅蝶幼蟲吃飽飽。

埔里返鄉青年,水田衣民宿的主人陳巨凱,則選擇紅邊黃小灰蝶當代表。這隻野外常見的蝴蝶,有著紅色邊鑲黃色底的翅膀,「牠的顏色就像我的創業過程,鮮明而多彩多姿。」陳巨凱驕傲地說:「這隻小灰蝶雖然個子小,卻絕非名不見經傳之徒。」他與民宿的夥伴親手折了1,500隻紙蝴蝶,貼在仁愛公園樹幹上作裝置,以創意與誠意取勝。

位於埔里車站附近的東益成懷舊柑仔店,是擁有超過50年歷史的老店,柑仔店的女兒康翠敏,選擇埔里數量多又常見的雌白黃蝶為代表蝶,「因為牠很普通,就像那些生命力堅強的台灣女性,又平凡又美麗。」她希望以此彰顯祖母那一代,老埔里在地人樸實堅毅的特質。

東益成懷舊柑仔店的紙蝶裝置。

為了讓活動能夠深化、扎根,新故鄉基金會全力支援解說系統的架構,安排蝴蝶生態解說員在仁愛公園義務導覽;會場也設計學習單,並提供蝴蝶手冊、摺頁、月曆作為有獎徵答獎品,以增加吸引力。

解說員生動的導覽,讓仁愛公園變成有趣的戶外教室

美學的蝴蝶風

看到有的業者從初期的觀望到投入,甚至預約2013年的參展,協會總幹事朱柏勳表示,各產業點凝聚力量,讓在地歷史及產業特色被看見,對地方是一種回饋,「我們希望讓鎮民覺得,埔里是一個幸福快樂的城鎮,生活在這裡是件美好的事。」

2012年首次的嘗試,雖因籌備期太短,導致許多質感無法呈現,但大家也達成共識,下一年度必須及早規劃,朝細緻化發展,而埔里蝴蝶文創產業的開發,也要加緊腳步

「埔里是美麗的山城,生態旅遊是未來的趨勢,希望將來全世界喜歡蝴蝶的人,都能被吸引到埔里小鎮來!」茆晉日說出他的期許。

「這場展覽,讓鎮民接觸到蝴蝶美學,這種對於美的嚮往,會觸發人的行動力,包括打造更整潔乾淨的家園,追尋更美好的生活環境,人們也會因此對環境與物種更加友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進一步闡述。

期望,美學的蝴蝶風,可以吹向更多人心的角落。

各產業點也選出自己的代表蝶,作為展覽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