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舊營區到生態社區 —德國佛萊堡Vauban的規劃

   佛萊堡(Freiburg)位於黑森林南部最西端,隸屬於德國巴登福騰堡州,人口二十一萬多人,是德國陽光最燦爛的城市。佛萊堡在德國屬於小幅成長的城市,整體城市的發展講究生態與生活的平衡,居民的環保與生態的意識,早已深深烙印成為集體的社會制約與驕傲,是歐洲知名的生態之都。

   佛萊堡先後曾歸屬奧地利、法國、瑞典、西班牙和德意志邦聯,1940年二次大戰期間,佛萊堡火車站附近遭德國空軍誤投六十枚炸彈,1944年盟軍的轟炸讓整個城鎮進一步遭受破壞,戰後佛萊堡成為法國軍隊的佔領區。

   距離佛萊堡市中心四公里的Vauban,在1936年成為軍事基地,終戰後成為法軍的營區,1990年東西德宣布統一,隔年,法軍最後一輛坦克車也從佛萊堡撤出。1990年代後期,Vauban開始推動將舊軍營改造為「可持續性發展的示範區」。利用軍營原有的生態環境,透過以生態永續為基調的再利用規劃,營造了一個度假生活環境般的都市生活空間。

   基地面積有三十八公頃,其中有四公頃保存了原有的舊軍營再利用,一則提供給弗萊堡大學的學生作為學生宿舍;二則提供給社會弱勢人民或團體使用,利用新的社會夥伴計畫,提供他們自立造屋的機會,亦解決部份德國的社會問題。剩餘的三十四公頃提供了二千戶約五千人的居住使用,以及一個提供六百個工作機會的工商混合區。

Vauban的這棟建築物,在營造的過程中有 80% 的二氧化碳減量,包刮電、水和熱源。
Vauban的住宅充滿綠意和透水性空間。
保留區域內的老樹。
住宅周邊是小孩遊憩與社群交流互動的設施。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是以合作、參與的方式實行符合城市區域在生態、社會、經濟和文化面的需求,例如:

.工作和生活領域的平衡

.社群團體的和諧

.土地分割成小塊,優先分配給私人建造者以及合作性的建造計畫

.整合未來的建築物所有者

.60年老樹和邊界溪流生態環境的保護

.行人、騎腳踏車者車和大眾運輸使用者的優先權

.無車族生活的優惠措施

.有汽電共生發電廠及短程的供熱系統

.所有建築至少要以改進過的低耗能指標為依據興建(65kWh/m2a,計算相似於瑞士標準SIA380/1,是德國自六年前施行至現今2002年的標準;kWh/m2a係指用電指標)

.在特定區域,符合省能標準(15kWh/m2a)的建築物所有人有優先權

.廣泛使用生態的建築材料和太陽能

.雨水可以滲透入地面;有生態衛生系統

.市區中心有供應日常必需品的商店

.有小學跟幼稚園

.與當地居民一起設計公共綠地

.具有社會互動和舉辦文化活動的社區中心

.建物外觀有多元性

.對家庭和小孩友善的環境

   由於必須放進一個比原先法軍在此紮營生活環境更高的居住密度,需要一個不同的思考,

Vauban生態聚落永續發展的新作為如下:

.以尊重原有的生態系統、人類生活的進駐、生物的多樣性等環境思考,對此生態聚落之原有資源找到最佳利用的可能性,連結基地內舊有生態系統與人的棲地系統,讓地方盡量做到最小之變動。本社區保留了原有之七十餘株老樹,讓所有的生態系統沿著樹的發展來進行,妥善處理地下水之來去及綠帶如何連貫,以及作為生活上運用的可能。

.多元化居住環境改造並結合財務計畫之新社區規劃方式:社區建設初期先透過政府的部分補助引進低能源的房屋設施,藉此教導民眾使用低能源設施,並鼓勵居民可以透過共同的理想來實踐屬於自己的居住型態。在多元化社區形式中,社區內又含有不同的小社區,彼此適合不同的需求,吸引民眾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聚成一個群落。因此,除整體之天際線、建築分割線、空間環境品質是由地方政府整體控制,其他則由住戶自行詮釋,地方政府也因這樣而提升財務運轉效率,居民幾乎是隨時簽約隨時可以搬進來居住。

.居住與工作地點遠近的生態永續調和:以土地混合使用的永續手法,結合了部分鄰近企業,讓其員工居住於此也便於往後就近工作。

.成立「Vauban論壇」之社會組織,引導並介紹各式可持續環境營造的手法。此居民論壇亦同時推動一種「owner」與「developer」混合的機制,這是一種整體經營的概念,政府僅於此作最基本之的規範,在土地所有權與財產權之結合下,讓居民共同經營彼此所退讓出來的空間。這種手法除了藉由社區營造來提高該區住宅的生活品質,公私開放空間界線模糊化、使用活潑化的效果,亦讓居民相信在此地居住仍可保有一定程度的私密性與對空間的自主性。

Vauban從舊軍營透過以生態永續為基調的再利用規劃,造就了度假生活環境般的都市生活空間。

.新社區發展型態下之節能手法:建構一個社區共用的熱系統來供應暖氣以追求低耗能。此最佳化的能源供應系統,亦結合能源動態回收系統及生態衛生之概念,讓能源需求與排泄廢棄物盡量對社會負擔減至最小。

.Vauban城區之發展亦先預舖新的公共軌道,逐漸建立完善之公車、捷運等大眾運輸系統,並以社區為核心發展共同的停車系統,以便未來鼓勵居民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倡導居民對汽車之減量使用,約有40%家庭屬於無車族,大多數的街道是友善的徒步區且適合小孩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