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頭家的故事

雨後的夏夜,桃米的溪谷濕地,成千上萬隻青蛙正合奏起蛙鳴交響曲。入夜後,中路坑溪河道生態解說員正帶領一群遊客在賞蛙;「這隻叫腹斑蛙,是桃米的里蛙,也是最大方的青蛙,牠的叫聲就是給~給~給~,一直給…」笑聲蛙聲互相唱應著。

地震是危機也是轉機

充滿律動的桃米生態村,在921地震後創造了「把青蛙當做老闆」的傳奇,也寫下台灣傳統山村轉型的動人篇章。

地震後彭國棟老師帶著居民一起做生態資源的調查

1999年的921大地震,造成桃米里369戶中,有168戶全倒60戶半倒,62%的受災率,讓人口老化、青壯外移、主產業沒落的桃米遭受重創,但也首次集結社區的集體力量,共同思考未來……

夜間賞蛙深受遊客歡迎

震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隨即協助桃米社區重建工作,一波不同於硬體重建的家園再造運動,就此蔓延開展。

扛著蜻蜓轎參加筍香桃米的孩童

2000年5月起,在新故鄉基金會及社區發展協會的邀請下,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進到桃米,進行生態資源調查及生態人才培訓,發現因經濟衰退而低度開發的桃米,面積不到全台2千分之1,卻擁有台灣31種原生蛙類中的23種,台灣418種蝴蝶桃米就可看到161種,台灣163種蜻蛉桃米就發現68種,豐沛的生態資源,兩、三個鄉鎮也抵不上。

在社區居民、非營利組織、政府、學界等跨域合作下,循著教育學習‧觀念改變‧行動實踐的步伐,從家園的山與水再出發,朝著打造「桃米生態村」的理想前進,並成為國內生態旅遊的先鋒,對台灣廣大山農村的轉型,有著示範與激勵的作用。

 

現今桃米生態村有32家合法民宿,36位解說員,13家餐廳與深具特色的生態遊程,地震後新興的綠色產業,提供社區近4分之1的就業人口。這樣的成果,是立基於豐碩的生態資產,建構在「綠色」和「知識經濟」的產業轉型方向,也是生態、生產、生活三生一體的在地化實踐。

桃米,寫下把青蛙叫做老闆的傳奇

走過921地震,桃米生態村從無到有,為台灣的社造界與生態界寫下了令人動容的篇章,居民依然守護著家園山水,期待為下一代掙得更多安身立命的機會;永續的不只是環境生態,還有家族的傳承與希望。

至今,這個把青蛙叫做老闆的地方,持續創造屬於自己的傳奇。

現今桃米綠色產業支持四分之一的就業人口,讓年輕人築夢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