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機制

   社區願景需要透過公共參與的機制,促使社區居民認同計劃的目的、核心價值並轉化為易於操作的社區目標和行動計劃。

   然而,公共參與機制的成形常與社區領導的特質及觀念、社區的組織分工甚或權力結構有著高度的關聯性;此外,協力資源的運用以及輔導機制的設計,亦會對於社區體質的轉變發揮影響。

   因此本會特就每一個社區的發展現況及發展目標,擬定個別的多元輔導策略,以落實本計劃之精神並形成推動社區自主運轉的機制。

一、訂定發展進程與S.W.O.T分析
   無論是在擴大參與、凝聚共識、社區議題發展的深度,或者是強化組織分工與執行能力上,每個社造點都有著特殊的發展現況,輔導員的首要工作即是與社造點充份檢討過去的優勢及劣勢,並協助其擬定發展目標及相關資源的搭配策略。

二、協助社造點提案
   許多社造點擁有活力與熱誠,但或因不熟悉與公部門的互動,或者不清楚公部門提案的要項及時間點,以至於在資源的連結上有所斷裂;本會為讓公部門資源有效與社區連結,並培養社區規劃及執行能力,特別著重協助社造點的提案,從願景的釐清、執行的分工、經費的掌控、核銷結案等,一步步讓社區熟悉整個流程,培養社區日後自行運作的能力。

三、社區營造點進程評估追蹤
   透過本會輔導員參與社區行動的過程,不只在觀念上互相激盪,更在執行方法上有互相討論與形成共識的可能。並藉由定期的執行評估會議,由計劃主持人統籌協調相關專業輔導諮詢委員,進行不定期的社區訪視,並擬定行動策略做為下一階段輔導的指標。

四、組織的成形與強化
   社區組織的運作型態及分工健全與否,在在影響社區能量的培養及潛藏的永續基礎,因此,本會將針對社區組織尚待調整的社造點,以專業協力、經驗交流的模式協助建立完善的組織體質。

五、社區諮詢會談
   為提供符合社區議題發展的專業協助,並增進產、官、學三方資源聯結的可能性,針對營造點之產業、文化、生態、空間等議題邀請相關之學者專家進行社區諮詢會談。藉由主題式的專業輔導設計及社區彼此間的交流回饋,落實專業諮詢功能並強化社區體質。

計畫主持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在南投市仁和社區里長李秋香的陪同下,進行社造點訪視。

六、陪伴社區的遴選與輔導
   為協助播種部社區在社造的起步階段,奠定社區營造的操作精神以及幫助在社區營造路上躊躇、挫折的居民,有情感相依、經驗相承的好夥伴,期待由已在社區營造工作上具有實踐力、創造力的社區或非營利組織,一起來陪伴「播種部」營造點啟動社區營造列車。

七、社區人才培育

   教育學習,是社區改造的基石。

   2區7個鄉鎮,與台灣絕大多數的廣大農村、山村一樣,存在著同樣的困境:基礎農業逐漸衰敗沒落、農業人口老化、勞動力外移,加上921地震的重創,以及加入WTO所帶來的衝擊,因此,如何找尋一條農業新出路以及可以永續在地生活的可能,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秉持「教育是最佳的經濟政策」的思考,本會檢討2002的人才培訓計劃實施優缺點,依實際需求增刪課目與培訓模式,持續進行15個社造點的教育訓練,期待透過適當的「教育訓練」與扎根的「社區營造」機制,施予各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在地人才,讓原本的產業達到經濟升級、技術生根,才能迎向未來的挑戰。

   課程設計主要針對各社區需求的不同,由營造中心秉持概念性、實務性、專業性、分享性、持續性之原則,評估後實施之。

播種部營造點菩提長青村社造員王子華(右4)、二區社造中心輔導員林俋伶(左5)拜訪陪伴社區的永樂社區不老英雄們。
每個月輪流在各社造點舉辦社造員學習會,培養社造員的新價值及操作模式的系統理論。

八、社區營造員學習會

   每月一次之社造員學習會是本中心特別為15個社造點的經驗交流與情感支持所設計的。對於社造員這一個極為辛苦而又艱鉅的角色而言,每一次的學習會總是讓大家有如從緊繃、挫折、興奮、茫然等等情緒中,找到放鬆、鼓勵、分享與分擔的轉折,有社造員形容:「學習會就像是我們的充電站,當大家都精疲力盡時,參加學習會讓我們可以有勇氣再出發。」

   每月舉辦一次之社造員學習會,除分享工作經驗外,2003年並針對當月突發或特殊議題,以讀書會或主題式社區參訪之方式進行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