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李遠部長來訪

為持續瞭解文化基地執行策略及民間藝文館舍經營現況,12月24日上午在細雨中文化部長李遠再度來到紙教堂新故鄉見學園區。

上回李遠造訪紙教堂是在2021年4月7日,剛好內加道和桃米長青繪畫班在紙教堂「流」藝廊展出,他對阿嬤和阿公們散發的藝術生命能量感到讚嘆。在紙教堂大棚架,來自大智然菜園仔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內加道長青繪畫班的長輩們在陳立老師的陪伴下,正進行剪紙及圖繪創作,李遠部長與阿嬤們喜相逢。

魚池鄉的人口25%為65歲以上,早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長期透過藝術陪伴樂齡長輩的陳立分享,11月長輩們的作品參加國美館樂齡藝術節,還包了一輛遊覽車前往台中參觀,「當天興奮地不斷對我獻吻!」陳立感動地說。從沒自信到樂於創作和分享,看到藝術作為社會處方箋的力量。

近年來埔里藝術家朱啟助推動「繪旅行」,兩天一夜的南投小旅行以桃米社區為首站,來自台灣各地的同好就圍繞著紙教堂以速寫留下旅行的記憶。李遠說,「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一張空白的紙上有創作,文化基地的想像應該就是如此。」

在藝術家張家銘介紹「堅韌」台日震後重建友好紀念雕塑的創作理念後,一旁綠籬上的馬兜鈴,黃裳鳳蝶的蛹垂掛在葉面下。文學家的李遠(小野)第一本書「蛹之生」,書名的靈感來自昆蟲學家陳維壽當年送他一顆黃裳鳳蝶的蛹,他目睹羽化成蝶的歷程。再與黃裳鳳蝶的蛹相遇,真是奇妙的緣分。

從2010年起,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埔里揭櫫「再現埔里蝴蝶王國」的社會運動,將地方價值透過蝴蝶的元素,轉譯與運用,形成一種新的社區與社群對土地的認同。在夢蝶亭中漆藝家張賽青分享著,將蝴蝶元素與埔里傳統產業的天然漆做結合,這些生活漆看見在地綠工藝的風采。

在921當年成立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正如執行長顏新珠所說,「生態為體、文化生根、產業為重」一直引領桃米震後的發展,在新故鄉見學園區除了著名的紙教堂外,還有豐富的生態及多元的藝術、服務。李遠說,新故鄉所在的桃米地區不僅是社區營造的典範,也鼓勵未來有機會加入文化基地的行列,共同引領另一波社造風潮。

#紙教堂、 #文化基地、 #李遠#再現埔里蝴蝶王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