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區婦女力量的集結

   921大地震後,家園毀壞、人心惶惶,但埔里仍有一群義工媽媽勇敢地站了出來,為重建家園展開行動。

   在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及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這群媽媽於1999年10月15日成立「婆婆媽媽工作隊」,從協力掃街、清整道路開始,逐步穩定自己的身心及家庭經濟。

   這一年12月11日,為了凝聚更多女性力量以及擴大服務範圍,在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的經費支持下,新故鄉又正式成立「婆婆媽媽之家」

   以固定的場所為起點,義工們有了討論分享的空間,許多成長的故事也不斷上演。

   同時,婆婆媽媽之家也積極與外界團體合作,展開心靈重建以及營造新社區的系列活動,打造出屬於女性的重建歷程。

婆婆媽媽之家的成立,集結重建區婦女的力量,投入心靈及社區重建工作 。

在付出中學習成長

   震災初期最混亂不安的時刻,孩子們的心靈層面及學習環境都亟需被關照,婆婆媽媽之家的義工們思索著能作些什麼?她們決定從兒童安親課輔開始,一方面分擔老師的壓力,一方面陪伴孩子走過組合屋教室的適應時期。

   1999年12月,婆婆媽媽之家與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合作,協助調查學校與孩童需

求、課輔師資培訓及相關行政工作,讓安親課輔工作順利展開。

   同時期,也協助雲門舞集生活律動課程的推行,透過肢體的開發,讓孩子均衡發展多元智能,抒發積壓在心底的情緒,也埋下美感與藝術的種子。

   學校之外,婆婆媽媽之家深知婦女是家庭及社會重要的支撐的力量,唯有關照到婦女的成長與處境,才能發揮穩定的效果;因此,陸續舉辦了心靈成長課程、親子互動講座、親子英文班、媽媽韻律班、媽媽社交舞班、環保花藝、兒童手繪pop、兒童陶藝、親子軟陶、長青英文班等等,同時也開辦社區圖書坊,固定時間有說故事媽媽陪伴小朋友,讓孩子的童年增加色彩。

在兒童劇資源貧乏的埔里地區,戲劇媽媽們的演出深受歡迎,而小朋友的笑聲就是她們最大的回饋。

深入校園的故事媽媽

   經過一連串的學習轉換,許多媽媽們的潛能不斷被激發,其中很值得一提的是,從2000年開始的說演故事媽媽的成形。

   在921震後的驚嚇與壓力中,說故事是一種可以讓孩子進入想像的世界、鬆弛情緒的方法之一。2000年,婆婆媽媽之家成立「校園故事媽媽」隊伍,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承辦,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協辦,進行十五堂課的培訓,課程結束後,媽媽們開始進入重建區的幼稚園及小學說故事。

   許多媽媽原來是內向羞澀的人,第一次拿起繪本說故事聲音還會發抖,往往還沒說完就出了一身汗。有次到幼稚園,老師看到緊張的她們,還笑著說:「你們都是大人耶,還怕什麼小孩子?!」大家想想,也對,小朋友是最純真的,有什麼好怕的呢?膽子慢慢愈大,說的愈溜,也更有信心了。

   「為了唸故事給小朋友聽,我們都回去查字典、唸音標,比學生用功呢!」秀蓮媽媽說,而且她們還得學著用電腦,出去跟校長、老師溝通,無形中視野增長不少也認識了好多人。

成長體驗的課程,開啟媽媽們的心靈,培養面對生活的勇氣。
媽媽們常帶著孩子一起投入義工的行列,增加親子互動,也讓孩子學習付出。

透過戲劇來一趟心靈治療

   隨著校園故事媽媽漸受肯定,大家覺得如果加上一些小道具,用戲劇演出,那感覺會更不一樣。尤其,戲劇的演出,也被視為心靈治療的一種,透過角色扮演,讓人內在的情緒被釋放、潛能被激發。

   因此,2000年10月,婆婆媽媽之家與紙風車劇團合作,針對兒童及成人推出戲劇營的課程,希望幫助災區的兒童及媽媽們透過戲劇的轉換,帶動心靈的成長與轉變。2001年1開始,又在信誼文教基金會協助下,進一步培訓說演故事媽媽。

   媽媽們定期排演,到各幼兒園做簡單的實驗演出,在兒童劇資源貧乏的埔里地區深受歡迎。原本帶著好玩、交雜幾分羞怯心情投入的她們,在戲劇培訓及演出的輕鬆氣氛下,學著開發自己的身體,以生活化的語言串聯出自己的故事。

   2001年8月18日,這群媽媽駕著故事列車首次開進社區,在埔里籃城社區活動中心廣場進行社區第一次公開演出,她們自己編劇本、齊手做道具,拖把加寶特瓶成了活靈活現的寵物狗,破雨傘加藤蔓成了大樹的裝飾,在大人小孩的掌聲中,揭開了「兩棵樹的故事」。

   接下來還去了菩提長青村、水尾國小、北山國小……,戲碼也多了小黑鳥、最奇妙的蛋、番婆鬼……一個小小的社區巡迴劇團儼然成形。

   而孩子們熱絡的迴響,是媽媽們最大的回饋,常在路上遇到小朋友喊她們劇中的角色:「猴子阿姨!」「賣玲瓏阿姨!」,就足夠讓她們高興好半天。

   以前從未參與戲劇活動的麗美表示,媽媽們平常多處在空間、時間的壓力下,在表演中卻可以分享生活的點滴,「還開發自己的創造力,並從中找到了自信。」

婆婆媽媽之家所激盪出的女性力量,寫下一頁動人的重建歷程。

持續發酵的光與熱

   隨著重建工作的轉換,婆婆媽媽之家完成階段性工作後,在九十一年中暫告一段落,但這段期間所激盪出的女性力量,卻仍持續發酵,包括心靈成長團體、婦女相互支持的網絡、小劇團的演出等均未曾中斷,反而轉以不同的形式與姿態繼續綻放光彩。

   走過震災,重建區的婆婆媽媽們,不惟寫下一頁動人的女性成長篇章,她們持續投入社區及公共領域的身影,也更加開闊而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