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的心讓夢飛揚——草屯鎮金鈴園社區的故事

撰文.攝影/顏新珠

   三月,乍雨初歇的夜晚,草屯鎮草溪路人頭鑽動,居民扶老攜幼參加「金鈴慶」晚會。

    這條長約三百二十公尺、八十戶住家的街道,在短短的四年裡,從水泥叢林到花木扶疏,從鄰里相識不到三、四戶到街頭認識到街尾。草溪路,因為一群人的覺悟與行動,扭轉她的沒落之路。

 

光華不再的街道

   草溪路,從前是草屯鎮到南投市的主要幹道。二十年前,隨著外環道路的闢建,造成交通動線及市鎮商業中心的移轉,原本熱鬧繁華的草溪路逐漸趨於沒落。一九九O年前後,草溪路開始有色情行業進駐,原本樸實的街道在夜間多了酒醉後的喧嘩及吵雜聲。

   住家被三、四家卡拉OK環繞、在草溪路住了十五年的王瑋娟,經常得捱到凌晨三、四點在卡拉OK聲響沉寂後才能入眠。

   「不會唱的歌,聽到都會唱!」老住戶賴文龍打趣地說。

   「再在這樣下去,我們草溪路都快變成風化街了。」居民憂心著,無不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平靜、安寧的居住環境。

金鈴園社區綠美化的啟示源自於「甜蜜的家」咖啡簡餐店,其後藉社區的綠美化,透過社造塑造新風采。

   九二一地震雖然草溪路災情並不嚴重,但震後低迷的氛圍讓街道更加地蕭條。震後第二年王瑋娟和夫婿計畫開家簡餐店,兩人巧思構想,買花材、弄植栽,將門面佈置得綠意盎然。

   但要在龍蛇雜居、行業複雜的街衢開簡餐店,王家的親友對此都一致不看好。三年時光,簡餐店「甜蜜的家」真的因為旁邊特種營業的影響而收了起來,但它卻對整個草溪路的未來扮演一個契機的轉捩點。

我們也來種樹好了!

   甜蜜的家營運雖未臻理想,但餐廳外面的漂亮花草,卻觸動隔壁眼科診所李為國醫師的心靈,「診所外面沒花沒草,怎麼這麼醜?」於是,他就發想,「是不是可以找更多的左右鄰居一起來聊聊,讓街道更美麗?」

   之前,除了跟周圍五、六戶鄰居有點頭之交的李為國評估,草溪路街道並不長,環境也熟悉,「就從這裡開始吧!」他鼓起勇氣找了三、四戶鄰居在甜蜜的家商議,如何讓自家門口更美麗。

   第二次開會時,來了十多戶,李醫師拿著和太太到台南市烏桕巷參觀的照片,分享著巷道脫胎換骨的故事,沒想到左鄰右舍的街坊們反映熱烈,「我們也來種樹好了!」二OO一年四月,社區居民組織了「草溪路綠美化推動委員會」。

   「如果造街成功的話,那困擾我們的色情行業還會存在?」居民希望透過集體的力量,從雜亂的街景與色情行業中,找回平靜的環境。

   委員會設計了簡單的問卷調查,結果贊成綠美化的家戶只有三成;為了凝聚共識,並參考其他成功的案例,他們乘坐三輛遊覽車,一群人浩浩蕩蕩前往台南市金華社區、彰化縣埔鹽鄉永樂社區、台中市精明一街參觀。

   參訪後又再次做綠美化問卷調查,贊成的戶數已經增加到六成。在草屯鎮長洪敦仁的支持下,草溪路綠美化第一期工程就在公所主導下展開,並在道路兩旁種下台灣原生種、開淡紫色花的苦楝樹,作為路樹。

大家來「號名」

   二OO二年,草溪路綠美化推動委員會入選為文建會「九二一震災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第二區社區營造中心營造點。

   為了型塑草溪路的願景,委員會利用問卷、訪談、調查造街的意願跟想法,並輪流到各戶召開會議,凝聚共識,懷有身孕,挺著大肚子的社造員丁麗卿則負責街坊間的串聯跟訊息的傳遞。

   「街上的人都不太愛聊天,住了很久,認識的人不超過隔壁第三家。」在草溪路落腳二十五年的李炳峰指出,而他就在社造員麗卿挨家挨戶邀請下參與造街會議。

   「一個社區帶頭的人很重要,鎮長、里長很配合,李醫師又不忮不求的付出,我們就不能犧牲?」從只顧做生意到熱絡投入社區事務,看到綠意成蔭的楝樹,與享受融洽的鄰里關係,李炳峰更堅信做社區營造是必走之路,「這是永永遠遠的頭路,是子子孫孫會受益的。」

李伯翰所設計的金鈴園精神標誌,其意涵為紫楝樹的種子,綻開萌芽;金黃色的金鈴子代表財富;綠色的葉子如羽毛飛翔;紅色代表社區居民的熱心。

   成為社造點之後,也為了籌組社區發展協會,大夥開始想為這個地方取個響亮的名字,「請幫我們的社區,取一個具有特色的名字吧!」大家來「號名」的活動DM分發到各家戶,吸引了六十多位鄉親的報名參與。

   八月十八日草溪路社區綠美化社區晚會,進入決賽的十五位候選人,紛紛上台發表號名的原因;在聽取參選人的命名說明後,年滿七歲以上的草溪路居民投下他心中囑意的名稱。

   「楝樹的果實,俗稱金鈴子,是鳳凰鳥愛吃的食物,浴火鳳凰也代表災後重建的象徵,所以我把它取名為金鈴園。」最後「金鈴園」獲得大家的青睞。

   夜幕低垂的草溪路,響起「金鈴園加油!金鈴園加油!」的呼喚,一個由居民自己命名的新社區誕生了。

 

一起來做社區工作

   二OO二年十二月,金鈴園社區發展協會正式成立,創會會員有教師、公務員、醫師及精於植物、水電、鐵工、裁縫……等各行業。在文建會營造點及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的支持下,第二、三期的綠美化工作也積極展開,建築師透過參與式規劃,採雇工購料的方式,由社區居民自己動手施作。

   第一期是由官方主導,居民都不太有意見,「還只停留少數人在談,」金鈴園社區發展協會首任理事長李為國指出,做第二期時「居民的凝聚力越強,意見也越多了。」

一戶一道菜,成了金鈴園社區舉辦活動的特色之一,經營豬肉舖的簡煥基里長夫婦常以拿手的滷肉與大家分享。

   溫和的李醫師也一樣遭受指責,「李醫師個性人人好,能忍耐,」經營西裝店,社區環保組長的王炳富提出他的觀察。

   透過溝通,化解不同的意見,也看到綠美化完工後引發外界的贊賞。「現在贊成的約佔九成二。」社區總幹事韓明全強調。

    在一片楝樹林中,五月早開的火紅鳳凰花,分外耀眼,鳳凰樹下是別號「牛車王」王順益的鐵工廠,這裡沒有凌亂的工具、鐵材,在主人的巧思創意下,鐵製風鼓車可是造型獨特的信箱,風揚時,兀立屋前的鐵製黃花風車還會旋轉舞動,四周用心照顧的植栽,讓人很難跟鐵工廠聯想在一塊,這裡也是社區居民聚會的好所在。

   不僅是王順益,草溪路許多店家各以他們的創意一起動口、動腦跟動手,從社區LOGO票選、設計製作馬賽克人行道、景觀路燈及特色信箱……等,賦予街道新風采。二○○五年,金鈴園社區以她的工藝創意、居民參與、地方特色、維護機制與規劃等特色,拿下文建會「工藝巷弄」比賽首獎。

    他們發行「金鈴社區認同卡」,加入的店家以折扣回饋街上的住民;他們成立環保志工隊,每週六早上六點,三十多位義工不到十五分鐘的時間,就將整個街道清理乾淨;他們組織太極拳研習社,透過運動,熱絡彼此的情感;他們成立合唱團,經由歌聲讓彼此的心靈更加相依,並拿下鎮長盃歌唱比賽第一名。

家家戶戶製作有個別特色的信箱,發揮創意也美化環境。

轉變的心讓夢想飛揚

     「一開始造街是以商業做誘因,大家在乎的是什麼時間這條街會熱鬧起來;」李為國陳述,「我並不反對這點,但我更抱持著希望,是住在一個舒服、安全、快樂社區的想法。」

   成立時間尚短的金鈴園社區,以她豐沛的人力及強烈的共識,朝人文知性型社區、互助型社區、學習型社區的內涵而努力。而今社區的空屋率降低了,色情行業也關了兩家,「社區的改變,是無價的。」老住戶賴文龍指出。

   透過人文的帶動,居民互相感染,互相成長。「原本跟我一樣,不知道什麼是社區營造的水泥工,也可以對著參訪的朋友分享著社造的歷程。」李為國肯定地說。

   營造街道的過程,無疑更是人的營造,新的價值與行動,隨著苦楝樹在草溪路,萌芽綻放,如金鈴子在陽光下閃爍著金黃色的光芒。

   共同挑起改寫街道沒落的命運,一群人抱著「轉變的心」傻傻地做,為自己的社區掀開璀璨的樂譜,「……金鈴園金鈴子,快樂的鄉親歡喜來逗陣,大家攏嘛麻吉麻吉!」樂音穿越樹梢;承載著夢想,飛揚!

金鈴園合唱團,活絡了社區的活力。

  .本文節錄自《地動的花蕊》一書/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