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秋光奏鳴曲

仲夏過後的秋涼時節,埔里桃米、魚池鄉內加道兩個社區的長青繪畫班也按時開課了。經過長長的暑假,阿公阿嬤下筆毫不生疏,回想11年前剛學畫的戰戰兢兢,到現在的揮灑自如,忍不住要為這些老人家喝采。

藝術,跨時代的安撫

為了激發社區長者在創作上的興趣與才能,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陸續於2004、2007年成立桃米、內加道長青繪畫班。

平均年齡7、80歲的阿公阿嬤,經過戰亂及貧困洗禮,或失學、或勞碌一生,聽到「藝術創作」彷彿另一個世界的事。幸而藝術是一種跨越世代的心靈安撫,加上桃米廖珮如及內加道石珠鈴兩位指導老師,發揮無比耐性,帶領他們打破心理障礙,一步步走向創作之路。

整體而言,桃米的阿嬤們傳統又含蓄,需要不斷鼓勵才敢下筆;溫柔親切的廖珮如是很好的陪伴者,總是不吝讚美、建立自信,並隨時注意老人家需求,提醒起來走動、喝水;而阿嬤們也待她如孫女般,教她說台語、念日本詩……「與其說我在教阿公阿嬤,不如說他們讓我成長更多。」廖珮如說。

內加道因為出了一個樸素藝術家林淵,大家從前看習慣了,覺得畫畫沒那麼難,反而較為大膽。深具藝術家性格的石珠鈴,隨興地帶著內加道的老人家在創作中探索,成就另一番天地。她也說:「阿公阿嬤讓我見識到樸素藝術的美感,了解那一代人的價值觀,對我是一種啟發。」

兩位老師原本都擅長兒童美術教育,卻在陪伴的過程學會如何跟老人家相處,結下深刻的情誼。

創作路上相依相伴

隨著歲月流逝,有的阿嬤離去,新的阿嬤加入,有感傷,也有希望。不變的是,60歲上下的年輕阿嬤,都會主動照顧更年長的阿嬤,形成繪畫班的溫馨傳統。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每年重陽節前夕,也會在紙教堂舉辦樸素藝術展,許多人發現,社區長輩竟有如此豐沛的創造力,甚至有大學及美術館來借展;他們以彩筆,締造在地的傳奇,讓年輕一代體認到老人為社區之寶。

敬佩著繪畫班老人家10多年的堅持,更感謝他們願意分享人生的經歷。有的阿嬤一生波瀾壯闊、看盡時代起落,有的涓涓細流、小悲小喜。不論如何,都是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印記。

最重要的,藝術創作原本是條孤寂之路,大夥兒卻很幸運能相依相伴,共譜一首溫暖的秋光奏鳴曲。祈願日後,樂音悠揚,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