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區社造點甄選--活力社區嘉年華

   咚、咚、咚,邵族杵音的祝禱;鏘、鏘、鏘,廟會節慶的鑼鼓喧天;加上優雅的日本歌謠舞蹈、社區媽媽的健康操……如此熱鬧的畫面,讓一場想像中該是正經八百、緊張嚴肅的社區營造點甄選,瞬間成了活力繽紛的嘉年華!

 

有特色,怎樣都行!

    由文建會主辦、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承辦的「九二一震災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第二社區營造中心營造點甄選活動」,九十一年三月十日於埔里鎮水尾國小展開,在二十九個報名社區中,評選出十五個營造點,預計未來一年在第二區營造中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協力下,一起進行在地扎根、區域活化及社區營造人才培育等工作。

    甄選的目的,也是希望透過地方資源及價值的發現,建立社區的自主性、自發性、自信性,為重建注入活水。因此,考量到各社區發展情況不同,分成「播種部」與「開花部」進行。前者主要是有意願從事社區營造,但尚未有具體方向;後者則是已具社區營造雛形並有運轉能力。各團隊可以依照自身的社造經驗及基礎,選擇報名。

    不同以往,新故鄉基金會打破現場訪查的傳統模式,採取公開甄選活力營的方式,除了基本的書面審查外,還有大膽創新的公開評鑑,報告形式不拘,只要社區願意,可以運用任何方式展現自己,說唱逗笑、怎樣都行!

   「這不只是一場甄選活動,更是難得的交流機會,畢竟二十九個社區能在同一時空自我展現並不容易。」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顏新珠,說明公開評鑑的意義與目的。

   「我們期望能激盪出社區另一種生命力,既發掘自我潛力,也學習他人的創意,讓社區彼此教學相長,而不是獨自摸索、閉門造車。」

邵族的杵音揭開甄選活動的序幕。
二區營造點採公開活力營創新模式。

夢想交換的場域

   這是一場光與熱的交會,一個夢想交換的場域。 

   「咚咚隆咚鏘、咚咚隆咚鏘﹍」廟會的排場搬到舞台上來了!原來是中寮鄉龍眼林福利協會朋友們的出場!在草根性十足的廖振益村長領軍下,敲鑼打鼓的年輕人、活潑的社區媽媽,龍眼林的老中少三代全部出動為社區加油!

「好野,美好的鄉野!野得很好,好得很野!……」綁上頭巾、背著社區學員專用書包,有如一群可愛的忍者龜,正朝氣十足地介紹他們規劃中的「好野生活園區」。

   「這是我們的夢想,期望透過集體的學習與努力,展露我們中寮鄉鄉野獨特的美好!」他們的自信,呈現的不只是重建成果,還有屬於龍眼林人的驕傲。

   來自魚池澀水的社區媽媽們,透出樸實溫婉的氣質。當她們認真地擺出社區燒製的陶壺、竹編,在阿薩姆紅茶的香味中,娓娓細說過往阿薩姆茶外銷英國的輝煌歷史,以及現在積極進行的復育推廣,人們也同時分享了她們從歷史文化中汲取養分、再造農村產業的用心與智慧。

   草溪路綠美化推動委員會的朋友們,因為一家餐廳門前潔淨嫩綠的花草,引發整條街坊對美麗家園的想像,於是這條長三百公尺、擁有八十戶居民的尋常街道,開始了綠美化行動,更希望透過集體力量,從雜亂的街景與色情行業中,找回平靜安寧的社區。這天,近三十位草溪路日語歌謠班的媽媽穿起自製和服,優雅地為大家表演,輕柔的音樂背後,顯現的是強大的凝聚力與決心。

   還有充滿原住民使命的邵族文化發展協會、致力為老人開創新生命的菩提長青村、從生態旅遊大步走來的桃米社區……

   有人運用先進的投影機、投影片,有條不紊地展示;有人克難的拿出自製的圖表,誠懇而真摯地解說;在這個舞台上,每個人都可以大聲說出社區的故事與未來夢想。不論是規模宏大的社區改造,或者住家街道的整頓活化,還是平凡的媽媽想為孩子建立通學路……只要夠認真、夠精彩,都能搏得喝采與鼓勵。

甄選活動時澀水社區傳達社區引以為傲的紅茶。

下次我們也來這樣辦!  

  「沒想到甄選比賽也可以這樣熱鬧!」「對嘛,社區就是要這樣才有精神,光是排排坐的會議、座談多枯燥啊!」龍眼林福利協會的朋友,高興地直說上了一課,愛熱鬧的他們主動在現場四處招呼,還結識不少社區的新朋友。

  「以後我們協會七個村落要成果發表時,乾脆也這樣辦,大家的特色都可以顯現,也不怕無聊了!」協會執行秘書李見文說。這個精力十足的團隊,已經躍躍欲試了。

  草溪路綠美化推動委員會委員李為國則認為,社區彼此觀摩的效果很好,「算是開了

   另一種模式,相較以往全憑企畫案審核好很多。」但他也建議,過程中若能增加評審提問的時間,或許更能點出各社區的癥結與優缺點,大家領略的也會更多。

   「讓所有社區站上同一個舞台表現,對彼此是很大的震撼與激勵。」評審之一的東海大學景觀學系講師,伊志宗老師說出他的觀察。「當大家一起想辦法,努力把自己的特色表現出來,我們可以看到社區真正的動員力,所謂的公共參與、社造精神也就出來了。」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陳永進老師,也肯定各社區的表現:「這不只是觀摩學習,也讓兩年來熱心重建的地方居民,有一個對外發表的管道,將他們的努力與喜悅傳達出來,這對他們是很重要的。」

不論結果,二十九個社區的參與,已開啟相互學習的機制。

   陳老師進一步指出,各社區也能在這樣的場合尋找性質類似的團隊,日後甚至可結成伙伴關係,一起串連、前進。此外,對營造中心而言,也能更清楚社區不同的發展型態,日後在規劃時可以減少落差,更貼近社區的需求與夢想。

社區營造列車啟動 

    經過近十四小時的發表與評選,確認了十五個入選名單,包括:

    開花部十個:草屯鎮匏仔寮重建工作站、草溪路綠美化推動委員會、牛屎崎鄉土文史促進協會、國姓鄉梅林社區發展協會、中寮鄉鄉親工作&仙樂社區發展協會、龍眼林福利協會、埔里鎮桃米社區發展協會、台灣彩虹原住民關懷協會、魚池鄉全盟澀水工作站、邵族文化發展協會。

    播種部五個:南投縣長青老人服務協會、草屯鎮基督教青年會、埔里鎮清新工作隊、南投市仁和里長辦公室、國姓鄉北山社區發展協會。

    無論入選與否,在這場精彩的自我展現中,每一個團隊所綻放的光彩,都讓人看到台灣社會的熱忱與活力。

     對於未入選的社區,陳永進老師建議大家要更積極、更有主動性:「不一定要等到計畫通過或經費下來才做事,社區可以從人的重建開始,去發掘、確認周遭有哪些是值得珍惜的人事物,儲存再出發的能量。」

    伊志宗老師則建議文建會及相關單位,可以作一些後續規劃與輔導,例如告知社區各種進修課程或研討活動,即使未入選,也不會脫落在資訊網絡之外。

   來自社區及評審的意見,將是營造中心重要的參考。而針對播種部的需求,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也於日前甄選出五個陪伴社區,包括:生命力人文工作室、永樂社區、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新港文教基金會、楓樹社區;將陪伴播種部的營造點一起啟動社區營造列車。

    目前,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正進行深度現場訪查、建立基本資料,並找出社區特色及個別需求,準備在未來一年,與各社區攜手前進。 

   「這是一個希望的開始,或許步伐會有點沈重,但至少十五顆種子已經種下。」新故鄉基金會執行長顏新珠期許著:「社區營造是一條漫長的路,期望在互相陪伴、彼此鼓勵下,營造點能開出燦爛的花朵,綻放在地的芳華。」                         (二OO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