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淵與石頭厝
自1970年代初,鄉土文學論戰是台灣文化界在政治戒嚴晚期,重新探索本土價值的關鍵事件。這一波人文覺醒蔓延至民間社會。
以北台灣-吳李玉哥(1901年-1991年)、中台灣-林淵(1912年-1991年)、南台灣-洪通(1920年-1987年)為指標的非學院派藝術創作,從相關年代迄至後解嚴的1990年代,相繼蔚為風潮。林淵可謂台灣樸素藝術發展的重要先驅人物。
林淵只讀了兩個月的小學,一生從事農業生產,但勤奮於「創東創西」,六十五歲起以一位退休老農的身分,開始拿鑿子雕刻石頭,直到七十九歲逝世,不到十五年的時間,共創作包括石雕、油漆繪畫、刺繡、木雕,拼裝藝術等近萬件作品。其創作力之旺盛,創作數量、種類龐雜繁多,令人驚豔。
林淵創作精神,主要來自於鄉野生活的變化,他的作品中含有強烈、屬於他過往生活經驗的痕跡,每一件作品都有其故事性。
林淵樸素藝術紀念館座落於魚池鄉共和村的內加道地方,是林淵晚年自力營造之居所兼創作工作室。該建物座落所在地,亦是林淵本人的出生地。他的父輩家族移墾內加道,最早起家的正身護龍土角厝,在1959年,87水災發生的時候,嚴重受災而沖垮。1981年,林淵動念營建石頭厝工作室以前,該處業已先後闢墾為農林產業用地的柑橘園、杉木園。
921地震災後,工作室接受文建會補助,由淡江大學建築系及林志成建築師事務所協助整建。2003年,內加道社區入選為文建會第二社區營造中心營造點,石頭厝蛻變為林淵樸素藝術紀念館,館內收藏林淵及其兒子的石雕、繪畫、刺繡、裝置藝術等作品,以及部分林淵生前文物。
2004年起,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地培力的長青繪畫班成員們,自詡為「阿淵俱樂部」一份子。內加道地方傳承,作為台灣樸素藝術原鄉,展開地域復振的社造發展,雛形初具。
石頭厝管理人為林淵之孫林日火,近年來戮力信守對阿公承諾,寧可在經濟困頓期間,充當苦力謀生,也不變賣樸素藝術館迄今保存的大量作品。可惜的是,林日火苦於生計,無法以一己之力經營這個樸素藝術基地,致使這些年來「林淵樸素藝術紀念館」一直處在閉館狀態。
2013年間,3月27日與6月2日芮氏規模分別為6.2與6.3的連續地牛翻身,震央皆在南投縣仁愛鄉,無奈再度造成與仁愛鄉交界的內加道「林淵樸素藝術紀念館」損害。石頭厝因著屋瓦坍落,每逢雨季,就滴答滴答漏水不止。該建物內保存的林淵作品群,含括石雕、木雕、回收廢棄物的多媒材拼貼、刺繡和空間裝置等,以及紀念性的林淵文物,正在快速受潮毀損,或者難以回復原貌的破敗當中。
這自力營造的「林淵工作室」,林淵晚年生活居所,家族晚輩口中的「阿祖ㄟ石頭厝」,因著建物屋瓦二度崩落,遲遲無力整修,正面臨了亟需緊急搶救,方能夠及時保存相關藝術文化資產的關鍵歷史時刻!
林淵石頭厝的文資價值,期盼儘早獲得各方認可;以期經由公共修復途徑,邁向文資保存的永續之路。
林淵石頭厝基本資料
名稱 | 林淵樸素藝術紀念館 | |
種類 | 樸素藝術紀念建築 名人故居 |
|
位置 | 林淵樸素藝術紀念館座落在南投縣魚池鄉共和村內加道聚落 緊鄰投69線道路,可通往埔里鎮麒麟里、魚池鄉東光社區 |
|
定著土地之地號及面積 |
林淵樸素藝術紀念館建物、前庭及部分後院 |
|
加道坑段地號105-5私有地 | 958平方公尺 | |
加道坑段地號106私有地 | ||
林淵樸素藝術紀念園區部分後院 |
||
加道坑段地號105-6、105-25、105-3、105-30國有地 | 1380平方公尺 | |
所有權歸屬 |
林清戶(林淵長子)、林日火(林淵之孫) | |
管理人 | 林日火 | |
公有或私有 | 加道坑段地號105-5、106為私有地 加道坑段地號105-6、105-25、105-3、105-30為國有土地 |